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借助不断更新的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从而帮助企业过冬。那么我国企业对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怎样呢?
王颐中对CIOAge.com记者徐蕊讲到:“我国物流服务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流企业,即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这类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建立了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另一类是企业物流,即企业独立自身物流业务后形成的公司,他们为企业和整个市场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他说,从现代物流概念的引进到应用不过十年时间,国务院在2001年3月16日曾发表《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书,通知书将物流信息化建设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层次。
处在低端的主要是那些业务水平较低、在局部小区域范围内发展的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他们的业务局限在简单的仓管和运输,物流服务利润较低,加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客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是很高,所以信息化建设步伐较缓。
中国进入WTO后,很多大型企业面临国际化的竞争,这实际也是企业供应链的竞争。这些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关,如何架设全球供应链体系已成关键问题,所以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层次相对较高。另外,企业物流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和回收物流。由于企业业务范围分布广,他们通常会铺设一个庞大的全球物流网,利用信息系统掌控网络里边各个节点以及各个节点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例如P&G,海尔电器等知名企业的业务范围面向全世界,所以他们信息化应用程度很高,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
王颐中认为企业在建设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中,仓库节点的建立是关键环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到客户手里关键在于仓库的布局。合理分布仓库和运用最佳运输手段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这也是分销物流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难题。目前国际先进的方法是依靠DSS(决策支持系统)来实现,系统根据客户的分布,通过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计算仓库布局情况。但中国在这方面最为缺乏。
市场的需求和库存是否匹配是分销环节中的另外一个要素。如果供大于求,就会造成浪费,进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导致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在分销物流体系建设中,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合理控制库存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物流的必修课。
物流信息化水平折射国家信息化水平
物流是社会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发达建立在几个基础上,比如道路、铁路、水运、轮船码头、空港、邮政布局、供电体系和通讯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备。只有在这些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建立信息系统才能够体现价值。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和国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当基础设施完善后,在供应链里的企业才会对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有需求。不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下,让整个供应链里边物流成本最小,这是供应链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行业需要打通上游、中游和下游各企业后共同对一个产品的物流设计提出想法,最后整合为六个“R”,即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要协助物流企业实现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所以王颐中认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力量,这不仅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也得益于物流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重要标志。
国产管理软件突围物流市场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那么对于国产企业管理软件厂商来说如何在暗流涌动的国际化竞争中稳住脚跟并图谋发展呢?软件产品尤为重要。
王颐中认为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软件还不成熟,和国外管理软件相比有较大差距。他解释说国外企业存在于自由经济体制下,竞争力很强,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走向标准化。国际软件公司正式遵循着多年来企业摸索出的标准管理模式设计出了自己的产品,使系统可以在标准化的管理中运行。而国内的企业尚未摸清本土化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软件的设计理念层出不穷,还没有代表性的产品产生。
除了实现标准化外,王颐中告诉CIOAge.com记者我国供应链管理软件还需要实现一体化、精细化、量化、智能化和优化。一体化意指将物流管理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科技管理;精细化贯穿在物流领域中的诸多环节,从订单到计费等细节都能反映出软件厂商的功底;量化是把各项业务制定为指标后进行KPI考核,这样能清晰的反映企业各项指标和标准指标的差异;智能化意味着系统具备自动判别能力,帮助操作者选择最佳物流业务运作;优化即实现企业总体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他认为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只有达到了这六“化”,才能战胜国外的管理软件,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这需要漫长的进程。同时物流企业也需要提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和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共同发展。
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六条诀窍
物流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呢?王颐中与CIOAge.com读者分享了一些他的经验。他认为物流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企业在选择软件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客户的需要,即选择一个能够代表第三方物流的通用型管理软件,这对软件的质量提出了挑战,它的柔性要强并且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此外,王颐中还总结了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六条建议: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建立信息系统的目的。作为物流企业来说,通常是客户的需求引导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在市场紧缩的条件下,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自主性行为,他们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增加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其次,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之前需要在业务流程上进行改进。经过相关咨询,企业可以通过BPR项目对业务进行梳理和再造。他解释说传统手工方式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在流程上截然不同,后者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协同工作,实现信息资源流程化、数据化的共享,这是整个公司的集体行动,不能只靠信息部门来完成。
第三是完成BPR项目后,在正式建立信息系统之前,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大量培训。企业中大部分员工普遍存在误区,认为信息系统是万能的,它能直接带来利润,其实不然。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渐渐产生效益,但系统是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王颐中说:“有些企业老板甚至认为只要信息系统一上,利润就会上去,这是大错特错的。”
接下来是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以领导为核心开展项目。他强调凡是信息化项目由CEO亲自指导,甲方乙方签订合同,项目管理按照规范严格进行的企业,在双方协同互助和领导重视的情况下,信息化项目就能顺利完成。
当信息系统建立完成后,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和软件厂商需要在双方协同下完成对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
最后,企业和软件厂商需要共同对信息系统进行后期拓展。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不断的完善和改善系统,才能让它满足企业在3-5年内的需求。